領域 | 序號 | 指標 | 基期水平 | 2022年目標值 | 2030年目標值 | 指標 性質 |
? ? ? ? ? ? (一) 健 康 知 識 普 及 行 動 ? ? ? ? | 結果性指標 |
1 |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14.18 | ≥22 | ≥30 | 預期性 |
說明: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務,并運用這些信息和服務作出正確決策,以維護和促進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養水平是指具備健康素養的人在監測總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計算方法:具備基本健康素養的人數/監測人群總人數×100%。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2 | 個人定期記錄身心健康狀況 | 倡導性 |
3 | 個人了解掌握基本中醫藥健康知識 | 倡導性 |
4 | 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 | 倡導性 |
說明: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包括心肺復蘇術、急救包扎和固定搬運、海姆立克急救法(對氣管被異物堵塞的患者,通過向其上腹部施壓,促進異物排出)等。 |
5 | 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并在診療過程主動提供健康指導。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6 |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機制 | — | 實現 | 約束性 |
說明:建立并完善國家和省級健康科普專家庫,組織專家開展健康科普活動;建立并完善國家級健康科普資源庫,出版、遴選、推介一批健康科普讀物和科普材料;構建健康科普知識發布和傳播的機制。 |
7 | 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 | — | 實現 | 約束性 |
8 | 中醫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室比例(%) | — | 90 | 100 | 預期性 |
? ? ? ? ? ? ? ? ? ? ? ? ? ? ? ? ? (二)合 理 膳 食 行 動 ? ? ? ? ? ? ? ? ? ? ? ? ? ? ? ? | 結果性指標 |
9 | 成人肥胖增長率(%) | 2002—2012年平均每年增長約5.3% | 持續減緩 | 預期性 |
說明:體重指數(BMI)為體重(kg)/身高的平方(m2),按照中國成人體重判定標準,體重指數≥28?kg/㎡即為肥胖。成人肥胖增長率是指18歲及以上居民肥胖率的年均增長速度。2012年與2002年相比,我國成人肥胖率上升了67.6%。 |
10 |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 | — | 比2019年提高10% | 比2022年提高10% | 預期性 |
計算方法:具備基本營養健康知識的人數/監測人群總人數×100%。 |
11 | 孕婦貧血率(%) | 2013年為17.2 | <14 | <10 | 預期性 |
說明:孕婦血紅蛋白<110g/L診斷為貧血,此指標是衡量營養狀況的重要指標。 計算方法:監測孕婦貧血人數/監測孕婦總人數×100%。 |
12 |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 | 2013年為8.1 | <7 | <5 | 預期性 |
說明:兒童生長遲緩是指兒童年齡別身高低于標準身高中位數兩個標準差。 計算方法:某地區當年5歲以下兒童年齡別身高<(中位數﹣2個標準差)人數/某地區當年5歲以下兒童身高(長)體重檢查人數×100%。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13 | 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g) | 2012年為10.5 | ≤5 | 倡導性 |
說明: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高于5g。 |
14 |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g) | 2012年為42.1 | 25~30 | 倡導性 |
說明:監測人群的每日食用油總消耗量與監測人群總人數之比?!吨袊用裆攀持改稀方ㄗh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高于25~30g。 |
15 | 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g) | 30 | ≤25 | 倡導性 |
說明:添加糖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具有甜味特征的糖類,以及單獨食用的糖,常見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 計算方法:監測人群的每日添加糖總消耗量/監測人群總人數。 |
16 | 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g) | 2012年為296 | ≥500 | 倡導性 |
說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
17 | 每日攝入食物種類(種) | — | ≥12 | 倡導性 |
說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及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
18 | 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 | 2012年BMI在正常范圍內的比例為52% | 18.5≤BMI<24 | 倡導性 |
說明:體重指數(BMI),2012年成人健康體重指數在正常范圍內的比例為52%。 |
政府工作指標 |
19 | 每萬人營養指導員(名) | — | 1 | 預期性 |
說明:營養指導員是指可以為居民提供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指導的人員。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可以有效減少相關慢性病的發生,還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
? ? ? ? ? ? ? ? (三) 全 民 健 身 行 動 ? ? ? ? ? ? ? ? ? ? ? ? ? ? ? | 結果性指標 |
20 |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 2014年為89.6 | ≥90.86 | ≥92.17 | 預期性 |
說明:《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由國家體育總局等11個部門在2003年發布。 |
21 |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 2014年為33.9 | ≥37 | ≥40 | 預期性 |
說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是指每周參加體育鍛煉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持續時間30分鐘及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達到中等及以上。中等運動強度是指在運動時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4%~76%的運動強度(最大心率等于220減去年齡)。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22 | 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工間操 | 倡導性 |
23 | 鼓勵個人至少有1項運動愛好或掌握一項傳統運動項目,參加至少1個健身組織,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至少半小時 | 倡導性 |
24 | 鼓勵醫療機構提供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服務,鼓勵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健身場所等地方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健身效果,預防運動損傷 | 倡導性 |
說明: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向公眾提供傳授健身技能、組織健身活動、宣傳科學健身知識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務,并獲得技術等級稱號的人員。 |
25 | 鼓勵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26 | 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的人均長度(m/萬人) | — | 持續提升 | 預期性 |
27 | 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 | 1.6 | 1.9 | 2.3 | 預期性 |
28 | 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 | 88 | 基本實現全覆蓋 | 100 | 預期性 |
? ? ? ? ? (四) 控 煙 行 動 ? ? ? ? ? | 結果性指標 |
29 |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 2015年為27.7 | <24.5 | <20 | 預期性 |
30 | 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 | 10左右 | ≥30 | ≥80 | 預期性 |
說明: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是指通過無煙立法而受到保護,避免在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遭受煙草煙霧危害的人群數量。 計算方法:全面無煙法規覆蓋人群總人數/全國人口人數×100%。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31 | 個人戒煙越早越好,什么時候都不晚。創建無煙家庭,保護家人免受二手煙危害 | 倡導性 |
32 | 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發揮在控煙方面的引領作用 | 倡導性 |
33 | 鼓勵企業、單位出臺室內全面無煙政策,為員工營造無煙工作環境,為吸煙員工戒煙提供必要的幫助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34 | 建設成無煙黨政機關 | — | 基本實現 | 持續保持 | 約束性 |
說明: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各級領導干部模范遵守公共場所禁煙規定,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 |
? (五) 心 理 健 康 促 進 行 動 | 結果性指標 |
35 | 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 | 12 | 20 | 30 | 預期性 |
說明: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心理健康素養十條》,居民對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的知曉情況、認可程度、行為改變等。 |
36 | 失眠現患率(%) | 2016年為15 | 上升趨勢減緩 | 預期性 |
說明:失眠現患率指用反映睡眠情況的相關量表檢測出的失眠人數占調查人數的比例。據預測,我國睡眠問題和睡眠障礙患病率將呈上升趨勢。 計算方法:通過定期開展專項調查獲得相關結果。 |
37 | 焦慮障礙患病率(%) | 2014年為4.98 | 上升趨勢減緩 | 預期性 |
說明:焦慮障礙是以焦慮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精神障礙。焦慮綜合征包括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兩個方面。精神癥狀指提心吊膽、恐懼和憂郁的內心體驗,常伴有緊張不安;軀體癥狀指心悸氣短、胸悶、口干、出汗、肌緊張性震顫、顫抖或顏面潮紅、蒼白等。焦慮障礙患病率美國為18.2%(2003年)、澳大利亞為14.4%(2007年)、巴西為19.9%(2007年)。專家預測,我國焦慮障礙患病率將呈上升趨勢。 |
38 | 抑郁癥患病率(%) | 2014年為2.1 | 上升趨勢減緩 | 預期性 |
說明: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指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精力缺乏持續2周以上,有顯著情感、認知和自主神經功能改變并在發作間歇期癥狀緩解。抑郁癥患病率美國2003年為6.6%、法國2002年為5.9%、巴西2007年為9.4%、澳大利亞2007年為4.1%。專家預測,我國抑郁癥患病率將呈上升趨勢。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39 |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小時) | 6.5 | 7~8 | 倡導性 |
說明: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加大患心腦血管疾病、抑郁癥、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損害認知功能、記憶力和免疫系統。 |
40 | 鼓勵個人正確認識抑郁和焦慮癥狀,掌握基本的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 倡導性 |
41 | 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臨床診療活動中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42 | 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名/10萬人) | 2.55 | 3.3 | 4.5 | 預期性 |
說明:2015年,中高收入國家精神科醫師6.6名/10萬。 計算方法:我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人數/人口總數×10萬。 |
? ? ? (六) 健 康 環 境 促 進 行 動 ? ? ? ? ? | 結果性指標 |
43 | 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 | — | 明顯改善 | 持續 改善 | 預期性 |
說明:指當地居民飲用水的水質達標情況,包括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達標狀況。 |
44 | 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 | 2018年為12.5 | ≥15 ? | ≥25 ? | 預期性 |
說明:環境與健康素養是指個人獲取并理解環境與健康基本知識,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對常見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做出正確判斷,樹立科學觀念并具備采取行動保護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 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是指具備環境與健康素養的人數占監測人群總數的百分比。 計算方法:具備該素養的人數/監測人群總人數×100%。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45 | 積極實施垃圾分類并及時清理,將固體廢棄物主動投放到相應的回收地點及設施中 | 倡導性 |
46 | 防治室內空氣污染,提倡簡約綠色裝飾,做好室內油煙排風,提高家居環境水平 | 倡導性 |
47 | 學校、醫院、車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應定期開展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 | 倡導性 |
48 | 提高自身健康防護意識和能力,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化學品安全標簽及環境保護圖形標志 | 倡導性 |
? ? ? ? ? ? ? ? ? ? ? ? ? ? (七)婦 幼 健 康 促 進 行 動 ? ? ? ? ? ? | 結果性指標 |
49 | 嬰兒死亡率(‰) | 6.8 | ≤7.5 | ≤5 | 預期性 |
50 |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 9.1 | ≤9.5 | ≤6 | 預期性 |
51 |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 19.6 | ≤18 | ≤12 | 預期性 |
說明:從國內外經驗和發展規律看,我國婦幼健康主要指標下降到較低水平后,下降速率趨緩并進入平臺期。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等主要指標將呈現基本平穩態勢,省以下范圍內可能會出現小幅波動。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52 | 主動學習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 | 倡導性 |
說明:出生缺陷嚴重危害兒童生存和生活質量,對家庭帶來很大影響。根據2016年調查,全球每33個嬰兒就有1個有出生缺陷。學習出生缺陷防治知識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發生概率。同時,學習科學育兒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有助于提高養育照護能力,充分開發兒童潛能,促進兒童體格、心理、認知、情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發展。 |
53 | 主動接受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 倡導性 |
54 | 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為6個月以上嬰兒適時合理添加輔食 | 倡導性 |
說明: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母乳喂養可以降低兒童的死亡率,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可以延續到成人期,也有利于母親防治相關疾病。母乳無法滿足6個月以上嬰兒的營養需求,需要適時合理添加輔食,達到營養均衡搭配。 |
政府工作指標 |
55 | 產前篩查率(%) | 61.1 | ≥70 | ≥80 | 預期性 |
56 | 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 | 97.5 | ≥98 | 預期性 |
57 | 新生兒聽力篩查率(%) | — | ≥90 | 預期性 |
58 | 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覆蓋率(%) | 52.6 | ≥80 | ≥90 | 預期性 |
說明:覆蓋率以縣為單位統計。 |
? ? ? ? ? ? ? ? ?
(八)中 小 學 健 康 促 進 行 動 ? | 結果性指標 |
59 |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 | 31.8 | ≥50 | ≥60 | 預期性 |
說明:《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測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鍛煉效果的評價標準,實施這一評價標準有利于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提高體質健康水平。 計算方法:學年體質綜合評定總分80分及以上學生數/參加評定學生總人數×100%。 |
60 | 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 | — | 力爭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 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 | 約束性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61 | 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外接觸自然光時間1小時以上 | 倡導性 |
62 | 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于10、9、8個小時 | 倡導性 |
63 | 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 倡導性 |
64 | 學校鼓勵引導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及以上水平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65 | 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 | — | 100 | 約束性 |
66 | 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小時) | — | ≥1 | 約束性 |
67 | 學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 接近100 | 100 | 約束性 |
68 | 寄宿制中小學?;?span style="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 — | ≥70 | ≥90 | 約束性 |
69 | 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 | — | 80 | 90 | 約束性 |
(九)職 業 健 康 保 護 行 動 ? | 結果性指標 |
70 | 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億人) | 2018年為2.36 | 穩步提升 | 實現工傷保險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 | 預期性 |
說明:工傷保險作為社會保險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國家通過立法強制實施的,是國家對職工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職工應當享受的基本權利。 |
71 | 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比例(%) | — | 明顯下降 | 持續下降 | 預期性 |
說明:該指標提及的塵肺病是指經職業病診斷機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職業性塵肺病的診斷》(GBZ 70—2015)診斷的職業性塵肺病。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72 | 重點行業勞動者對本崗位主要危害及防護知識知曉率(%) | — | ≥90 | 持續保持 | 倡導性 |
73 | 鼓勵各用人單位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評選“健康達人”,國家機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用人單位應支持員工率先樹立健康形象,并給予獎勵 | 倡導性 |
74 | 對從事長時間、高強度重復用力、快速移動等作業方式以及視屏作業的人員,采取推廣先進工藝技術、調整作息時間等措施,預防和控制過度疲勞和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發生 | 倡導性 |
75 | 采取綜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壓力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76 | 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服務覆蓋率(%) | — | ≥80 | ≥90 | 預期性 |
說明:《職業病防治規劃(2016—2020)》規定,各級政府部門應健全職業病防治服務網絡,顯著提高職業病防治的服務水平。該指標指設區的市至少有1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內職業病診斷工作,縣級行政區域原則上至少有1家醫療衛生機構承擔本轄區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實現“地市能診斷,縣區能體檢”。 |
? (十)老 年 健 康 促 進 行 動 ? | 結果性指標 |
77 | 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 | 2015年為18.3 | 有所下降 | 預期性 |
說明:降低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將失能的發生盡可能延遲至生命的終末期,維持老年人的功能發揮,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健康老齡化目標之一。 計算方法:65~74歲失能老年人數/65~74歲老年總人數×100%。 |
78 | 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 | 5.56 | 增速下降 | 預期性 |
說明:據預測,隨著老齡化發展,老年癡呆患者絕對數量將呈上升趨勢,我國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將略有上升。美國老年期癡呆患病率2012年為11.6%,日本2001年為8.8%,韓國2008年為8.1%。 計算方法:抽樣調查65歲及以上人群中,過去一年符合老年期癡呆診斷標準的人數/調查人群總人數×100%。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79 |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曉率(%) | — | 不斷提高 | 倡導性 |
說明:引導老年人掌握正確的健康知識和理念,掌握自我保健和促進健康的基本技能,增強老年群體的健康生活意識,可以強化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管理意識。 |
80 | 提倡老年人參加定期體檢,經常監測呼吸、脈搏、血壓、大小便情況,接受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指導 | 倡導性 |
81 | 鼓勵和支持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為老年人組織開展健康活動 | 倡導性 |
82 |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83 |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 | — | ≥50 | ≥90 | 預期性 |
說明:設置老年醫學科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比例。 計算方法:設置老年醫學科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數/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數×100%。 |
84 | 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 | 93 | 100 | 持續 改善 | 預期性 |
說明: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比例。 計算方法: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數/養老機構數×100%。 |
85 | 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 | — | 75 | 90 | 約束性 |
? ? ? ? (十一) ~ (十四) 心 腦 血 管 疾 病 、 癌 癥 、 慢 性 呼 吸 系 統 疾 病 、 糖 尿 病 防 治 行 動 ? ? ? ? ? ? ? | 結果性指標 |
86 | 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1/10萬) | 2015年為238.4 | ≤209.7 | ≤190.7 | 預期性 |
87 | 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 | 2015年為40.5 | ≥43.3 | ≥46.6 | 預期性 |
88 | 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1/10萬) | 2015年為10.2 | ≤9.0 | ≤8.1 | 預期性 |
89 | 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 | 2015年為18.5 | ≤15.9 | ≤13.0 | 預期性 |
說明:指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概率。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統計數據,美國為14.3%,英國為12%,俄羅斯為29.9%,印度為26.2%。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90 | 人群健康體檢率(%) | — | 持續提高 | 倡導性 |
91 | 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經常測量血壓 | 倡導性 |
說明:血壓正常高值在醫學上是指收縮壓介于120~139 mmHg 之間,和(或)舒張壓介于80~89 mmHg之間的情況。 |
92 | 40歲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檢測1次血脂,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檢測1次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血脂 | 倡導性 |
93 | 基本實現4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空腹或餐后2小時血糖 | 倡導性 |
說明:糖尿病前期人群是指空腹血糖受損或糖耐量異常,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人群,血糖輕微升高,無明顯癥狀,但存在糖尿病高患病風險的人群。 |
94 | 基本實現癌癥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 | 倡導性 |
95 | 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96 | 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 | 2012年為47 | ≥55 | ≥65 | 預期性 |
說明:該指標是指調查確定的30歲及以上高血壓人群中,在測量血壓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者(經過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或醫生診斷)所占比例。 |
97 | 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 | 2015年為50 | ≥60 | ≥70 | 預期性 |
說明: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進行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數占年內已管理的高血壓患者人數的比例。 |
98 | 高血壓治療率(%) | 2012年為41.1 | 持續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調查的18歲及以上高血壓人群中,近兩周內服用降壓藥物者所占的比例。 |
99 | 高血壓控制率(%) | 2012年為13.8 | 持續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調查的18歲及以上高血壓人群中,通過治療將血壓水平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者所占的比例。 |
100 | 靜脈溶栓技術開展情況 | — | 所有二級及以上醫院卒中中心均開展 | 預期性 |
101 | 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 | 2012年為19.4 | ≥27 | ≥35 | 預期性 |
說明:該指標是指35歲及以上居民中每年對自身血液中所含脂類進行定量測定的人群比例。主要是測定血清中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等。 |
102 | 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 | 2012年為36.1 | ≥50 | ≥60 | 預期性 |
說明:該指標是指調查確定的18歲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在測量血糖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者(經過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或醫生診斷)所占比例。 |
103 | 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 2015年為50 | ≥60 | ≥70 | 預期性 |
說明: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要求進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人數占年內已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數的比例。 |
104 | 糖尿病治療率(%) | 2012年為33.4 | 持續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調查的18歲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采取控制和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和(或)藥物)者所占的比例。 計算方法:采取控制和治療措施(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和(或)藥物)者/調查確定的糖尿病人群患者數×100%。 |
105 | 糖尿病控制率(%) | 2012年為30.6 | 持續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調查的18歲及以上糖尿病人群中,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及以下或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及以下者所占的比例。 |
106 | 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 | 66.4 | ≥70 | ≥80 | 預期性 |
107 | 高發地區重點癌種早診率(%) | 2015年為48 | ≥55 | 持續 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高發地區主要指癌癥早診早治項目覆蓋的項目地區;重點癌種是指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大腸癌、乳腺癌、宮頸癌;該指標是指發現的癌癥患者中患早期癌的比例。 計算方法:高發地區所有重點癌癥篩查發現的癌癥患者中患早期癌的例數/篩查發現的患者總人數×100%。 |
108 |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 | — | 100 70 | 100 80 | 約束性 |
109 | 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取得培訓證書的居民比例(%) | — | ≥1 | ≥3 | 預期性 |
說明:依托紅十字會等社會組織和急救中心等醫療機構開展心肺復蘇、止血包扎等應急救護培訓,合格者頒發相應資格證書。 |
110 | 40歲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曉率(%) | 2012年為2.6 | ≥15 | ≥30 | 預期性 |
說明:該指標是指調查確定的40歲及以上慢阻肺人群中,在測量肺功能之前即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者(經過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或醫生診斷)所占比例。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五) 傳 染 病 及 地 方 病 防 控 行 動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果性指標 |
111 |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 2018年<0.1 | <0.15 | <0.2 | 預期性 |
說明:基于2018年的感染水平測算。近幾年艾滋病新發感染人數基本平穩,隨著抗病毒覆蓋面的擴大和治療效果的提升,感染者存活時間延長,病死率降低,一段時間內,感染者總數仍將持續增加,但總體處于低流行水平。 計算方法:估計存活艾滋病感染者數/全國人口數×100%。 |
112 | 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 — | <1 | <0.5 | 預期性 |
說明:指5歲以下兒童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攜帶者的比例。 計算方法:5歲以下兒童中表面抗原陽性的兒童/5歲以下兒童總數×100%。 |
113 | 肺結核發病率(1/10萬) | — | <55 | 有效 控制 | 預期性 |
說明:有效控制是指我國肺結核疫情呈穩定下降趨勢。 計算方法:指一定地區、一定人群,在一定時間內(通常為1年)估算新發活動性肺結核患者人數/該地區總人數×10萬。 |
114 | 達到基本控制要求的包蟲病流行縣比例(%) | — | ≥70# | 100 | 預期性 |
說明:基本控制包蟲病是指流行縣人群患病率小于1%,犬及家畜感染率小于5%。 |
115 | 瘧疾本地感染病例數(例) | 40 | 消除# | 預期性 |
說明:是由瘧原蟲引起的,以按蚊為媒介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 |
116 | 血吸蟲病防治 | 3.76萬患者 | 有效控制和消除危害# | 消除 | 預期性 |
說明:由裂體吸蟲屬血吸蟲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流行于亞、非、拉美73個國家。血吸蟲病是全球第二大寄生蟲病,2017年感染人數2.3億人。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蟲病危害,即現癥晚期血吸蟲病人全部得到有效救治,防治措施全面落實,防控體系得到穩固加強。消除血吸蟲病,指達到傳播阻斷要求后,連續5年未發現當地感染的血吸蟲病病人、病畜和感染性釘螺。 |
117 | 燃煤污染型氟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危害 | — | 保持基本消除# | 預期性 |
說明:保持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大骨節病、克山病危害指全國95%以上的病區縣達到控制或消除水平。 |
118 | 飲水型氟砷中毒、飲茶型地氟病和水源性高碘危害 | — | 有效控制# | 預期性 |
說明:有效控制飲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危害是指90%以上氟(砷)超標村飲用水氟(砷)含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70%以上的病區縣飲水型氟中毒達到控制水平,90%以上的病區縣飲水型砷中毒達到消除水平。有效控制飲茶型地氟病危害是指在內蒙古、四川、西藏、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7個?。ㄗ灾螀^)大力推廣氟含量合格的磚茶,逐步降低人群磚茶氟攝入水平。有效控制水源性高碘危害是指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95%以上的縣居民戶無碘鹽食用率達到90%以上,水源性高碘病區落實改水措施。 |
個人和社會倡導性指標 |
119 | 提倡負責任和安全的性行為,鼓勵使用安全套? | 倡導性 |
120 | 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或紙巾掩口鼻,正確、文明吐痰 | 倡導性 |
121 | 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積極接種疫苗 | 倡導性 |
政府工作指標 |
122 |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 90 | >90 | 預期性 |
說明: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免疫規劃內適齡兒童的疫苗接種率。 計算方法:免疫規劃內接種疫苗適齡兒童數/適齡兒童數×100%。 |
健康 水平 | 123 | 人均預期壽命(歲) | 76.7 | 77.7 | 79.0 | 預期性 |
說明:指在一定死亡水平下,預期每個人出生時平均可存活的年數;根據壽命表法計算所得;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6年中高收入國家平均為75歲,高收入國家平均為80歲。 |
124 | 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歲) | 2016年為68.7 | 提高 | 顯著 提高 | 預期性 |
說明:是一個相對數據,估算的是一個人在完全健康狀態下生存的平均年數,這一數據是基于現在人口的死亡率和普遍的健康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統計2018》數據,2016年中國的人均健康預期壽命為68.7歲,高于美國的68.5歲。 |